联系人:孔令岩 电 话:15389011083 联系人:李望舒 电 话:13363930032 邮 箱:lingyankong@163.com 地 址:陕西西安交通大学沙坡交大街兰蒂斯城5号楼2801 公共微信号:(WangShuXinLing) |
《为政篇第二》(二)诗三百浏览数:4次
2.2 子曰:“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‘思无邪’。” 孔子说:“《诗经》三百篇,用一句话来概括它,就是‘思想纯正’。”(《论语译注·扬伯峻》) “《诗》三百。”“诗”是《诗经》,也就是后来由毛亨作传的《毛诗》,古时通常只称为“诗”。《诗经》有三百十一篇,其中有六篇只有篇目,而无诗辞,实际为三百零五篇。据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说,古者《诗》有三千余篇,后经孔子删定为三百零五篇。此处“《诗》三百”是取整数而言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说:“古有采诗之官,王者所以观风俗、知得失、自考正也。孔子纯取周诗,上采殷,下取鲁,凡三百五篇。”(《李炳南讲述》) “思无邪”,这是《诗经·鲁颂·駉篇》的一句诗,孔子引来总括三百篇诗的意义。都是真情流露之作。(《李炳南讲述》) 夫子曾教导自己的儿子孔鲤学诗,“鲤趋而过庭,曰:‘学诗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‘不学诗,无以言。’鲤退而学诗。”(《论语·季氏第十六篇》)为什么夫子对诗经这么重视,而且亲自修订《诗经》呢? 子曰:“小子何莫学夫《诗》?《诗》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怨。迩之事父,远之事君;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。”(《论语·阳货第十七篇》)夫子说:“学生们何不学习诗经呢?诗经可以关联想象(赋比兴),可以提高观察力,可以锻炼合群,可以表达不平,近可以侍奉父母,远可以侍奉君王,还可以认识很多鸟兽草木的名字。” 诗经除了上述夫子所说的作用,还可以调整人的情绪。 人生活在世间,与世人交往,就会产生情绪,这些喜怒哀乐的情绪如果不抒发出去,压抑在心理,就会产生心理、生理的疾病,久而久之,人就无法正常生活了。那么,如何抒发情感呢?歌曲、音乐,就是抒发的情感的最高表现形式。《诗经》原本就是歌,是唱出来的,它是民谣(风)、宫廷的乐曲(雅)、祭祀的赞歌(颂)! 抒发情感,要适度,这个度就是“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”(《论语·八佾第三篇》)诗云: 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 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 参差荇菜,左右流之。 窈窕淑女,寤寐求之。 求之不得,寤寐思服。 悠哉悠哉,辗转反侧。 参差荇菜,左右采之。 窈窕淑女,琴瑟友之。 参差荇菜,左右芼之。 窈窕淑女,钟鼓乐之。”(《诗经·国风·关雎》) 如果不适度,大喜、大悲,人就受伤了。《诗经》很好的保持了这个度,既抒发了感情,又不会伤到自己,恰到好处。 《诗经》里的诗歌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?这就回到了修行、回到内心了。 古人民风淳朴、内心醇厚,所以,他们的咏叹,都是简单、纯净、没有杂染的。读诗经,也会让人内心变得淳朴。没有邪思,表达自然淳朴,就如醇香的美酒,虽会醉人,却不伤人。 子曰:“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(《论语·为政第二》)夫子在七十岁时,随心所欲的做事,却不会逾越世间的轨则,这并非是他任性而为,而是内心如“赤子”一般,简单而纯粹。这种状态,就是“思无邪”啊!夫子的境界,让人高山仰止!
|